基建需求。与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几乎单边上行的情况不同,2023年,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几乎呈单边下行态势。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。在三年疫情中,基建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国内经济、生活恢复常态化后,世界局势却愈发复杂多变,适时放缓基建节奏、加强政策储备成了必然选择。
2024年,基建将向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建项目倾斜。在防风险和加强政策储备两条主线任务下,2024年的房地产和基建不会留有太大的想象空间。
工业材需求。2023年,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呈现震荡偏强态势,制造业投资增速则“先弱后强”。2023年初,在制造业外流的冲击下,实体经济遭遇明显阻力,制造业投资增速不断下滑。其后,随着高科技芯片技术突破,制造业增速见底后开始回升。2023年,我国PPI(生产价格指数)呈现底部盘整态势,表明工业通胀压力整体得到了较好的控制。
2023年,我国汽车销量节节攀升,全年几乎呈现直线上升态势,双双突破3000万辆的产销数据更是创下历史新高。船舶方面,从我国手持船舶订单数据来看,船舶行业自2021年来的迅猛增长势头到2023年仍在延续,外部经济复苏对造船订单外流的影响相对有限。
2023年,汽车行业与船舶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汽车用厚壁钢管、船舶用厚壁钢管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支撑。船舶行业对应的中板盈利表现在2023年上半年明显好于其他钢材。在汽车出口保持强势后,冷轧产品盈利表现也开始阶段性好转。
2024年,随着出口优势进一步扩大,我国汽车产销量将继续攀升,对冷、热轧产品的需求将强于2023年。此外,受限于生产规模,2023年下半年,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增速有所放缓,预计2024年船舶行业仍维持增长态势,但增速将放缓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