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初以来,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精准发力,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、强化重点领域投资等举措加力提效,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重于结构性工具创新,引导资金精准流向实体经济,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。钢铁行业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中整体实现了平稳运行。
“表面上看,‘降本大于降价’是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盈利同比增长的重要原因,但根本原因是粗钢产量较大幅度下降。”王颖生指出,自律控产是钢铁行业利润改善的核心原因,“这从侧面印证了自律控产的必要性,以及坚持‘三定三不要’经营原则的重要性。当供给端保持相对自律克制,即便是在需求整体承压的背景下,钢铁行业效益仍能实现改善。”
针对今年初以来国际方面对国内钢材市场影响最大的美国关税纷争,王颖生分析认为,从直接出口来看,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钢材产品直接出口至美国的冲击相对有限,但考虑到美国钢材主要进口国也是我国钢材重要出口国,因此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钢材出口总量构成潜在威胁;从间接出口来看,因间接出口计入国内表观消费量,美国加征关税可能会对我国钢产量和消费量造成一定影响。
贾银松认为,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三方面挑战:一是传统需求收缩与高端用钢需求增长并存;二是国际环境风云变幻,美国“关税战”“贸易战”给全球市场秩序带来较大冲击;三是超低排放改造边际效益递减,成本与环保双重压力倒逼行业加速蜕变。
进入下半年,随着宏观政策持续落地,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温和向好发展态势。但对于钢铁产业结构性矛盾能否改善,一些与会人士对此并不乐观。“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钢铁企业有刀刃向内的革新魄力,更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联动。”一名与会代表告诉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,“钢铁行业只有通过加强产业链韧性、延展服务链条、提升整体竞争力,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开辟出新路径,为我国经济发展筑牢钢铁根基。”
该名代表提出,钢铁企业一要深入实施降本攻坚行动,优化工艺流程,强化供应链管理,降低成本;二要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研发,推进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,构建绿色制造体系;三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,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,围绕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需求,加强产品研发与应用场景拓展,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供应向“产品+服务”模式转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