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钢协副总干事钟绍良也就此展开分析,在需求与产能结构方面,预计未来25年全球钢铁需求总量将增长15% 以上,但产量上升会给减碳带来巨大压力。“印度和东南亚新增产能多采用长流程,进一步加大碳排放强度降低难度。”他说。同时,世界主要钢铁企业规划的超7000万吨/年“绿钢”产能,均面临推迟的风险,短期低碳发展挑战重重。
姜维认为,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在低碳技术进步,但在行业下行周期,低碳技术研发或对钢铁企业带来巨大的现金流压力。“构建低碳技术研发新格局尤为关键。”他说道。为此,他建议行业企业既要加大对于创新技术的研发投入,也要加大共性技术协同研发。同时,亟须从国家层面落实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,形成政策框架体系,促进中国钢铁低碳技术进步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初,全球已官宣180亿美元政府资金用于相关项目,而我国始终为零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世界钢协数据显示,自2007年起的18年间,全球碳排放强度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,过去5年甚至呈上升趋势。2021年—2023 年,吨钢碳排放量始终维持在1.92 吨左右。在钟绍良看来,影响钢铁行业脱碳的因素非常复杂,一些影响脱碳进展的因素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。如地缘政治因素干扰明显,部分国家的大选给该国的气候战略带来不确定性;近两年全球钢铁企业业绩不佳,保利润、求生存成为首要任务,中国钢铁企业“超低排放改造”更增加了成本负担;等等。未来,钢铁行业需在重重困境中探索前行,寻找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。
|